审计动态
【案例】创新审计模式 节约投资增效

某大学教学综合大楼工程,经公开招标,由某建筑工程公司(简称施工单位)中标建设。该校内部审计部门从项目建设之初便根据学校要求对其展开跟踪审计,组成了由副处长担任组长,精通业务的骨干担任主审的跟踪审计小组,其目的是预防和处理诸如建筑材料单价虚高、工程量高估冒算等问题,从而保证建设资金合理使用,提高财政资金投资效益。

 

 

 

巧借外力内外查  遏制多报调增额

 

 

该工程项目签订的是固定综合单价合同,合同当中约定了部分主材价格可按施工期间信息价格进行价差调整。当本工程进行到室外广场的地面铺装阶段时,施工单位向学校发出函件,提出由于铺设地面的花岗岩、大理石、青石板岩等石材,以及水泥、混凝土、钢筋、碎石、铜线、铝合金等其他主材目前市场价格涨幅很大,要求调增材料价款2,129,106.37元,并以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增付材料款。学校根据施工单位提交的调增申请进行慎重地仔细分析,迅速对函件内容和合同相关条款进行核对。跟踪审计小组从保护学校利益和公平的角度出发,将调差原则以及可调差材料价格的询价和审核工作纳入了审计监督的范畴,由审计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进行审计调查。

当审计人员面对一沓厚厚的“可调整价差的材料及对应信息价、市场价”的明细清单时充满了疑问,“这铺装工程合同中虽然可调价格的材料一共只有12种,但是这清单怎么会分成这么多细项,页数有这么多呢?”“信息价上都没有划分得这么细,很多石材都找不到信息价作为依据,那如何通过市场询价来确定价格呢?”

在组长的启发下,审计人员结合清单资料发现了一个重要情况:虽然清单中的建筑材料(尤其是石材)被分为上百个细项,但其中很多石材的厚度和材质是一致的,仅长宽尺寸不同,这就意味着这类石材的单方价格相同,也就不存在“因为建筑材料有上百个,就要调查上百个材料价格”这一问题。那么,为了合理简化询价工作,第一步就应将这些材料清单进行“合并同类项”。

考虑到社会中介机构的工作机制灵活,其造价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审计部门决定按程序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实施这次价格调查专项审计。至此,由审计部门牵头,基建部门、采购部门、后勤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共同组成的询价审核小组正式成立。

询价小组首先到市内的几个主要建材市场展开价格调查工作,在走访了部分商家后,有一个细节引起了审计人员注意:一些建材供应商看起来对这份材料清单很熟悉,销售人员还不经意地说起见到过这些清单,金额比较大,所以印象深刻。敏锐的审计人员马上意识到,这些商家已经被施工单位“光顾”过了。同样的清单被再一次询价,商家是否会怀疑这次询价的主体是甲方呢?施工单位是否已经与商家提前做好了“工作”?在这样的前提下,商家的报价是否虚高?种种疑问,使审计人员对询价结果充满了担心。同时,调查时也了解到部分材料尤其是石材均为外地货源,本地商家作为二、三级代理,推高了价格,而在大量盛产该石材的外地一级市场价格却非常便宜,即使计算运杂费,价格也非常优惠。综合上述情况,联合询价小组决定调整询价方案,把询价地点范围扩大到省内三个市县的建材市场。为确保询价结果符合市场实际,同种材料至少获得三个不同供应商的现场报价和签字盖章确认。

回到学校后,联合询价小组再次根据施工合同和询价资料对价格信息进行汇总和调整。最后,由聘请的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出具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以投标时工程量为基础计算,材料初步可调价款为667,374.38元,核减金额1,461,731.99元,核减率68.65%。

由于询价结果全面、客观、公正,最终学校与施工单位以该询价结果作为基数,根据合同约定签订了补充协议。

 

 

明查暗访寻证据

揭开运距省费用

 

 

该工程项目的商务标中对于土方外运这一条清单项,关于运距的描述是“施工时根据实际运距测定”。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向学校提出测定土方外运实际运距的申请,报告了可进行土方倾倒的建议地点要根据城市环境管理的要求移至郊区。跟踪审计小组向相关管理部门和其他在建施工单位咨询,了解到的确存在市区内不能倾倒土方的城市管理规定,且施工单位建议的地点也确实是其他施工单位常用的倾倒点。

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基建、审计、监理、施工单位几方只能先共同坐一辆车去往施工单位建议的地点,车上里程表记录从学校到倾倒地点运距为18公里。审计人员心里思忖,之前学校工程的土方外运距离一般也就是4、5公里,现在怎么就突然增加这么多?如果运距真这么大,为什么以前的施工单位就没有据此提出超运距的费用增项签证呢?

而此时,施工单位在现场也好像意识到运距太长,当场主动表示愿意对运距进行让利,提议直接按照15公里运距办理签证确认。如此一来,审计人员心里的疑问就更深了:施工单位一向都是能多挣一分就不会让一点,这一次竟然如此爽快,主动提出让利?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呢?

尽管原则上这个外运的方案暂时得到了通过,施工单位在办理该签证确认手续的过程中,也开始了土方外运工作。但长期的审计实践培养了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第六感”和刨根究底的韧性,让其不得不怀疑这里面肯定还有文章,这土方真的是运到了18公里外的郊区吗?究竟有没有更近的地点呢?

在某一天下午,心里一直记挂土方运距这件事的审计人员路过工地,正好碰见施工单位的运土车辆正在热火朝天地转运土方,审计人员灵机一动:这不正好就是一个现场调查了解的好机会吗?考虑到土方运输人员是直接参与者,对于运距测定这件事警惕性不高,围绕他们来找突破口应该是一个良策。审计人员便佯装成校园内另一个在建工程的管理人员,与货车师傅攀谈了起来,询问一车土能运多少方、一方土大概多少钱运费等问题,不断拉近与他的关系。经过不断试探,审计人员层层深入,终于从看似平常的聊天中获取了重要的信息。原来土方外运最终目的地就是校外不远的一座山后,那是离城区较近的郊区,有可以倾倒土方的天然条件,且符合当地城市环境管理规定。

为了证实师傅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开车悄悄跟着运土车辆一直到卸土地点,确认地点与货车师傅的描述一致,同时拍下照片作为证据。至此,一切终于真相大白,施工单位在事实面前,只能承认倒土地点的确是在这座山后,运距最后确认为4公里,节约运距费用近20万元。

 

 

 

借助政府审计力

结算审计提效率

 

 

 

这个工程项目属于财政性资金投资,根据规定其竣工结算必须报送上级财政部门的投资评审中心进行审计,这也是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最后一关。投资评审中心在接收工程结算资料后,通过“第三人”的视角和政府权威的审计效力展开审核工作,而内部审计部门在过程中积极做好配合、沟通和协调,二者互相衔接和配合,使审计不断擦出闪亮的火花。

在双方共同审核的过程中,跟踪审计小组发现“教学楼卫生间防潮板隔断”原清单单价为180元/m2,但是施工单位报送的结算价却是250元/m2。施工单位的口头解释为这是由于施工当中采购的防潮板隔断材质和质量都比原来更好,因而成本上涨的缘故。

如果建筑材料需要进行变更,为何没有任何关于材料变更的书面支撑资料?且变更采用的建材质量是否真的更好?跟踪审计小组没有断然下结论,而是带着问题先对已完工的防潮板隔断进行实际调查,从厚度、材质进行取样和测量,拍摄了大量的现场照片。根据现场情况分析,跟踪审计小组与投资评审中心熟悉建筑材料的审计人员再次进行审慎研究,一一对照各项参数,发现实际技术规格与原清单和图纸描述并无二致,且结算资料中没有防潮板隔断发生材料变更的书面资料。所以,最终投资评审中心采纳了跟踪审计小组的意见结论,单价按照原清单单价180元/m2计算,仅该项就审减了金额26.94万元。

 

 

经验与体会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此次审计案例启示我们:巧借外力,创新模式是提升审计质量的保障;认真细致,保持职业谨慎是提升审计质量的途径。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上一条: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界定及认定方法探讨

下一条:看清这些舞弊手段,工程造价审计再也不愁了